网站首页 - 图片中心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收藏 > 正文

无极斋分享:故宫《茶·世界——茶文化特展》

时间:2023-12-01 浏览:38
导读: 《茶·世界——茶文化特展》系列7 故宫博物院特展 无极斋分享 韩回之,字无极,韩天衡美术馆艺术总监。爱好收藏,对古代武备、漆器、茶具、香具、印珠、玉器都有涉猎。博涉而深究,视野开阔,颇有心得,乐艺会特开设……

《茶·世界——茶文化特展》系列7

故宫博物院特展

无极斋分享

韩回之,字无极,韩天衡美术馆艺术总监。爱好收藏,对古代武备、漆器、茶具、香具、印珠、玉器都有涉猎。博涉而深究,视野开阔,颇有心得,乐艺会特开设专栏《无极游》,陆续刊登各系列藏品,与各位同好分享。本篇是古欢斋主韩回之带大家欣赏故宫博物院《茶·世界——茶文化特展》。

茶起源于中国,盛行于世界。

传说神农时代,中国人已经认识并利用茶,考古证明人工种植茶树的历史超过六千年。自汉代以来,关于茶的认知和制备方法日趋多样,饮茶不仅发展为日常必需和生活时尚,也成为中国哲学“和合”思想的表现。

一千多年来,茶从中国走向世界,融入各国人民的生活,不同的文化因素也丰富了中国茶文化的内容。以茶为媒,交融互鉴,茶是承载历史和文化的“中国名片”。

本展览汇集国内外30余家考古文博单位的藏品,以展示茶文化数千年来发展、普及的历程,及其所蕴涵的天人合一、世界大同的哲学追求。

“茶·世界——茶文化特展”在故宫博物院展出。本次展览由故宫博物院主办,汇集国内外30家考古文博机构的代表性藏品,展品总数达555件(组),以鲜明的主题、宏大的规模,立体展现穿越历史、连通地域、融合民族的中华茶文明。

龙湖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宋垚在开幕式上致辞。著名主持人康辉主持开幕活动。

本展览分四个单元。

第一单元 茶出中国

茶出中国,源远流长。在浙江发现了已知最早的人工种植茶树根,距今约6000年。山东战国墓葬出土了经过煮(泡)的茶叶遗存,是最古老的饮茶实物证据,距今约2400年。数千年间,种茶技术不断提升,备茶方法也几度变化。历经传承与创新,茶从最初的药用、食用,发展到流行于今的大众饮品,始终在国家政治、经济和文化交流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。

第二单元 茶道尚和

茶道千载,以和为尚。中国人将对人生、家国、自然、宇宙的思考和生活实践相结合,构成茶文化的精神内核。茶与器的讲究,备茶方法的选择,品茗环境的营造,无不贯穿着中国哲学“和合”思想。茶,深深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,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。

青釉人像执壶

宋(960–1279年)。

此器以人物形象塑造为实用器皿,设计巧妙。北京顺义辽开泰二年(1013 年)净光舍利塔塔基等遗址曾出土造型相似的白釉执壶。有学者提出其形象可能与陆羽有关。

铁鼎

陕西省考古研究院

北宋(960–1127年)。

青釉刻花牡丹纹套盖盒

陕西省考古研究院

北宋(960–1127年)。

石执壶

陕西省考古研究院

北宋(960–1127年)。

文彭款“事简茶香”青田石章

清(1644–1911年)。

白地矾红彩题“荷露烹茶”诗茶器

清乾隆(1736–1795年)。

茶器上以矾红彩书乾隆御题《荷露烹茶》诗,描述乾隆皇帝收集荷叶上的露水用于烹茶,显示其对饮茶用水的讲究。乾隆御制诗集中,有六首《荷露烹茶》诗,此套茶器录入了乾隆二十四年和二十九年的御制诗文。

第三单元为茶路万里,重点展示通过茶马古道、茶叶之路,茶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情况,来自英国、日本、俄罗斯的茶器精品将集中亮相,还有清代宫廷中使用和收藏的来自异域的茶器,以及由清代宫廷造办处制作的外国风格的茶器,共同展现茶文化在不同时代、不同地域、不同族群中的交流互鉴。

第四单元为茶韵绵长,旨在体现茶正以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活跃于世界人民的生活中,茶文化从传统中走来,滋养当代,也必将绽放于未来。

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与网友投稿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联系我们,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。https://wh.tdwkt.com/8523.html
责任编辑:小编

打赏

无极斋分享:故宫《茶·世界——茶文化特展》

感谢您的支持,我会继续努力的!

无极斋分享:故宫《茶·世界——茶文化特展》
扫码打赏,你说多少就多少

打开支付宝扫一扫,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

收藏频道
Copyright @ 2024 大众文化报 版权所有     ICP备案编号:鲁ICP备2023016122号-2
Top